精美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精美文学 > 北宋大相公 > 汴梁时月 第四百九十九章 闲聊

汴梁时月 第四百九十九章 闲聊

  汴梁时月 第四百九十九章 闲聊 (第1/2页)
  
  汴梁,皇宫。
  
  赵祯这边到现在一共面试了四个考生,其中有三个让他都不是非常满意。而这三个里面有一个,还是之前欧阳修他们极力推荐给自己的人。是自己设计的这个考试形式出现了什么问题?赵祯并不这么认为,他知道,自己需要临场发挥非常厉害的家伙,朝廷不能只靠那些读书死记硬背做官的人。这是赵祯想要改变这个考试形式的真正目的。其实赵祯早就有这样的想法,真正推动他,让他狠下心来,决定做出这次改变的,其实是陆垚举办的这个新蹴鞠大赛。
  
  通过这次比赛的成功举办,赵祯觉得,其实适当的时候做出一些改变,推出一些新的东西,还是非常合适的。所以,他才决定前两天将那些考官们都召集过来,决定改变了这次考试的形式。
  
  当然了,虽说形式改变了,但是赵祯还是和这些考官们研究了一下,自己今天需要问的问题。很简单,换句话说就是将本来要当作作文题目的东西,由自己以问话的方式询问出来就行了。
  
  但是赵祯不知道的是,这些考生们每天沉醉于看书和死记硬背,要让他们下笔写东西还行,但是到了真正考验他们说的时候,紧张加上思路混乱,说出来的答案基本上是语无伦次。
  
  所以,前四个人当中,有三个人赵祯都没有相中,他甚至出现了,如果照着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,会不会最后这次殿试能够通过的人寥寥无几的想法。
  
  当然,这四个人当中还有一个,那人应该算是个另类,虽说是给出了赵祯答案,但是也没有说赵祯什么好话,反倒是给了赵祯这个君王各种批评。
  
  不用说,那人就是苏辙了。真正的历史上,苏辙是通过文章痛骂了赵祯的罪过,而今天,赵祯问出的话题依旧是那个,苏辙给出的答案基本上也差不多,只不过,赵祯换了问答的形式,苏辙的回答形式自然也不一样,几天的苏辙,可以说是当着赵祯的面将赵祯痛骂了一顿。
  
  赵祯久久反应不过来,不过一开始确实是觉得有些气愤,险些就让手下将苏辙给抓起来了。然而赵祯最后还是克制住了,让苏辙离开后,自己仔细回味了一下他刚才的发言,觉得其实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。北宋开国至今,为什么一提到要打仗,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时候,大家都会表示出担忧呢?并不是国力不行,作为君主重文轻武,的确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再就是拉帮结派的问题,也必须要解决。
  
  苏辙说的条条在理。只不过是言语之间有些过激罢了。和那些语无伦次,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己提问的考生比起来,苏辙可是要强得太多了。
  
  所以,在五号考生,也就是陆垚入场的时候,其实赵祯还是在思考苏辙刚才说的话,有些没有注意到陆垚的存在,他背对着陆垚而立,欧阳修见状,于是咳嗽了一声,说道:「陛下,五号考生到了。」
  
  赵祯这边这才回过神来,转头一看,这五号考生不是别人,而是陆垚。
  
  「陛下。」陆垚本来想用轻松的语气跟赵祯打招呼,不过仔细想想,这毕竟是殿试现场,所以陆垚行礼,十分严肃的说了一句。
  
  赵祯见是陆垚,也算是松了口气,随后招手让欧阳修出去了。
  
  随后,赵祯便开始了对陆垚的问话。他所问的前几个问题,其实陆垚都算是对答如流。相比起是考试,还不如说就是闲谈,赵祯问起了陆垚对新蹴鞠、足彩之后的想法。还有就是宋夏之间局势的判断,其中也问了陆垚,有没有兴趣亲自去到前线带兵打仗。陆垚对此倒是没有拒绝,他其实知道,从自己那天晚上在樊楼夜宴,给出了针对宋夏战争的看法之后,赵祯是一定会派自己去到边关的。既然如此,还不如自己主动表示要好一点。
  
  陆垚心中算着时间,这几个问题过去,基本上也就过了十分钟
  
  了,虽然说时间不算长,但是相比起之前的四个考生,时间已经够久了。
  
  赵祯自然也知道,于是就问出了陆垚最后一个问题,那就是,针对苏辙刚才的发言,希望陆垚发表一下看法。
  
  当赵祯和陆垚说苏辙发言的时候,陆垚其实早就知道苏辙会说什么,于是他也没有多做回答,只是说了简单的四个字。
  
  「忠言逆耳」。
  
  随后,没等赵祯再次说话,陆垚便举手示意说自己回答完毕了。接着,他就被带离了考试现场。
  
  「他怎么进去了这么长时间?」外面等待的曾巩问了问旁边的苏轼,说道。
  
  苏轼微微一笑,说道:「陆垚这样的人得到皇上的赏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。所以,你看他进去了一刻钟的时间,这个时间要比之前去考试的所有四个考生加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,所以,他应该是肯定能通过的。」
  
  陆垚出来的时候,脸上依旧是面无表情,不过,他倒是从在场的其他考生眼中看出了一些惊讶和佩服,他们的意思是说明,陆垚应该是已经通过了殿试。
  
  「看来,他是肯定可以去琼林宴了。」苏轼看着陆垚离开,说道。
  
  「你好像十分憧憬琼林宴啊。」曾巩知道,对于苏轼这样一个喜欢喝酒的人来说,那琼林宴自然是十分诱人的。
  
  「琼林宴」是宋朝的叫法,其实,它的前身应该叫「闻喜宴」。
  
  「闻喜宴」起源于唐朝,是专属于科举及第者的饭局。
  
  每逢进士榜单发布以后,新科进士们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饭局以示庆贺,因此才称为「闻喜」。
  
  而因为唐朝的「闻喜宴」多在长安城内的曲江上举办,所以又叫作「曲江宴」。
  
  「唐制,礼部放榜后,敕下之日,醵钱于曲江,为闻喜宴。」(《事物纪原》)
  
  不过,值得一提的是,这时候的「闻喜宴」,多是新科进士们一起凑钱买单,虽然「金榜题名」是人生一大喜,但这对于家境贫寒的考生来说,无疑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  
  五代之时,中原地区虽然连年混战,但「闻喜宴」仍然被保留了下来。
  
  不仅如此,在后唐时期,还对「闻喜宴」制度进行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改革:这场饭局的费用,改由国家出钱买单为主,考生们凑钱为辅。
  
  「新进士及第,有闻喜宴,今后逐年赐钱四百贯。」(《五代会要》)
  
  不要小看这项的改革,它不仅减轻了一些穷书生的经济负担,还让「闻喜宴」变了性质:由新科进士们的私人聚会,慢慢变成了朝廷官办性质。
  
  后周时期,皇帝不仅大方的为饭局买单,并且还专门指定宣徽院这个部门为这场饭局保驾护航:
  
  「起今后,每年新及第进士及诸科举人闻喜宴,宜令宣徽院指挥排比。」(《册府元龟》)
  
  而朝廷之所以要接管「闻喜宴」的主办权,其用意也非常明显,那就是要优待天下文士,笼络俊杰之心。
  
  北宋王朝建立后,将「以文治国」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,「闻喜宴」也进一步提档升级,变成了科举考生们梦寐以求、人人称羡的「琼林宴」。
  
  北宋建立后,承袭了后周时代的旧制,依旧按期举办「闻喜宴」。而这场饭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基本定型,是在宋太宗时期。
  
  宋朝的「闻喜宴」,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公元984年)开始,一直在北宋皇城的琼林苑举办,因此,这场宴会又被称为是「琼林宴」。
  
  在宋朝皇帝们的大力支持下,「琼林宴」也彻底摆脱了考生们私人聚会的性质,成为一场高规格的官办科举盛宴。
  
  跟现在我们请客吃饭一样,决定一场饭局
  
  主题的,除了酒桌上人们的谈话,还有就是这场饭局由谁来买单。
  
  在宋朝初年,实行的仍然是皇帝赐钱制度。比如在宋朝史料文献中,就有「又赐准钱二十万以张宴会」、「左藏钱十万资费用」等文字记载,说明了这些「闻喜宴」的费用主要由皇帝来买单。
  
  但从赐钱数目的不等来看,它仍然没有形成一定之规。到了宋神宗时期,于是就出现了所谓「期集费」,这是朝廷赐予新科进士们饮宴和编写「同年小录」(类似于同学录)的专项费用。
  
  而这条专项经费制度,一直延续到了南宋,成为宋朝的惯例。
  
  钱的问题解决了,这场的饭局组织,又该由谁来负责呢?
  
  为了保障新科进士们能够吃好喝好,宋朝皇帝可谓煞费苦心,专门安排了负责皇帝祭祀、朝会、巡幸、宴享事务的专门机构——仪鸾司,负责做好「琼林宴」筹备工作。
  
  按照规定,仪鸾司的工作人员要将宴会需要的有关器具,有序安放在琼林苑中,并按照参宴人员的年龄、地位等因素安排好座位。
  
  由于皇帝不会亲自主持宴会,所以,还需要安排一些官员(比如考官们)陪宴。而这些人如何落座,也是仪鸾司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